fuwu@ostaedu.org.cn

《贵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政策解读

日期:2021-11-25 10:42:14     来源:网络    作者:匿名

一、背景及过程

今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50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其中,2019年培训1500万人次以上。”国务院印发了《职业技能提升行动方案(2019—2021年)》(国办发〔2019〕24号)文件,要求各省(区、市)要抓紧制定实施方案,出台政策措施,同时召开部署推进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电视电话会议,李克强总理作出重要批示,胡春华副总理到会讲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下达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分地区培训计划的通知》下达我省2019年技能提升行动目标任务50万人次。人社部、财政部印发技能提升行动资金管理通知,明确从我省从往年失业保险基金结余提取20%,共计17亿元,用于2019—2021年的技能提升行动。2019年8月31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贵州省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黔府办发〔2019〕18),对我省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出重要部署。

二、主要政策

《实施方案》主要从四个方面做出了部署。一是明确了目标任务。二是聚焦三类人群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三是突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培训主体地位,强化培训能力建设。四是完善培训补贴政策。

(一)关于目标任务。明确了我省技能提升行动的主要工作目标是2019年至2021年,争取全省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50万人次以上,其中2019年培训50万人次以上,技能劳动者占就业人员总量的比例逐年提高,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得到较大增长。到2021年底,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劳动者的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实现农民培训全覆盖,劳动者整体技能素质、技能人才待遇、技能人才政策环境明显改善,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队伍,为强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提供坚实的技能人才支撑。

(二)聚焦三类人群开展职业技能提升培训。一是针对企业在岗职工和困难企业转岗职工,开展企业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二是围绕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城乡未继续升学初高中毕业生(以下称“两后生”)等青年、下岗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含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开展技能培训。三是针对我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和输出到省内外就业的农村劳动力开展技能提升和创业创新培训。

(三)突出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培训主体地位,强化培训能力建设。一是发挥企业培训主体作用。支持各类企业设立一批职工培训中心,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下同)共建一批职业训练院、实训中心、教学工厂等开展培训。二是推动职业院校扩大培训规模。鼓励职业院校主动承接各类补贴性培训,扩大面向职工、就业重点群体和贫困劳动力的培训规模。三是支持社会机构开展培训评价工作。民办职业培训和评价机构在政府购买服务、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与同类公办机构享受同等待遇。四是强化培训基础建设。每年从技能提升行动资金中安排不超过5000万元用于对企业、院校、培训机构的实训设施设备升级改造,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社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五是创新拓展培训内容。发挥培训助推产业发展作用,围绕蔬菜、茶等12大特色农业产业,基础能源、新型建材等10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以及健康医养等5大服务业发展实际,开展各种技能培训,建立一支产业技能人才队伍。

(四)如何完善培训补贴政策。一是统一补贴标准。明确了各个类别的培训补贴标准。企业开展岗前、转岗和安全技能、特种作业操作、新型学徒以及职业资格、技能等级等培训,给予企业每人500-2000元的培训补贴,对取得技师、高级技师的给予4000元和6000元补贴等。二是完善补贴政策。充分授权市、县两级结合实际开展技能提升培训工作。三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有效推进。从全省失业保险基金滚存结余中提取20%,共计17亿元,分3年用于技能提升行动。同时要求企业要按规定足额提取并合理使用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用于一线职工培训,要求各级政府将就业补助资金、地方人才经费、行业产业发展经费和其他部门可用于开展职业培训的资金进行统筹使用。

三、强化组织实施

围绕如何强化推进实施。实施方案提出了四个方面的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要求各市(州)、县级政府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作为重要民生工程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实际细化分解工作任务。二是明确责任分工。在省就业和全员培训工作联席会议框架下,健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工作协调机制,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等各方作用,明确了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责分工。三是加强资金监督管理确保资金安全。要求各地依法加强资金监管,定期向社会公开资金使用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和专项审计工作,加强廉政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和效益。四是加强政策解读和舆论宣传。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落实提高技术工人待遇的政策措施,加强技能人才激励表彰工作,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风尚。